爱游戏官方意甲赞助商:教研频道2022-2023学年第十期202306 二维码
70
发表时间:2023-06-01 10:25 教研频道2022-2023学年第十期202306 爱游戏官方意甲赞助商教科室 爱游戏官方意甲赞助商:落实“双减”,他们这么做爱游戏官方意甲赞助商:丨福建第六批落实“双减”工作典型案例发布
日前,省教育厅组织遴选了第六批落实“双减”工作典型案例共17个。“福建教育微言”现进行系列宣传,供各地各校结合实际,认真学习借鉴,积极总结提升,不断完善政策举措,持续巩固深化“双减”工作成果。
福州市群众路小学教育集团作业管理减量提质
学校坚持“减总量、提质量、重实践、增趣味”的原则,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,质量上做加法,减轻学生作业负担。
一是探索作业管理新思路
强化总量管理、统筹管理、公示管理、质量管理、批改管理、考核管理,形成校长设置目标、部门培训考核、年段辐射监管、班主任沟通协调的全员协同作业管理模式,对作业量、作业完成时长以及作业批改情况及时跟踪,提升管理规范化、科学化水平。
二是打造作业形式新样态
实施作业设计体系化,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,重构教师的“教”和学生的“学”,向“综合、趣味、深度学习、解决问题”转变;作业布置分层化,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综合能力进行分层,实现日常作业自主选择、每周作业自然分层、阶段作业自定标准;作业形式多样化,重视参与性、过程性、实践性,坚持多维度、多层次、多元化。
三是创新作业评价新形式
多关注过程,通过优秀作业评比、文化墙粘贴、精彩解答分享等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;多关注个体,给予每个学生产生成就感的机会;多形式激励,通过“和喜爱的老师合影”“与校长共进下午茶”等活动,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会自我成长的乐趣与成就。
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“智慧作业”为精准化教学提供技术赋能
学校依托智慧教学平台,利用“智慧作业”服务教师高效辅导学生学习,服务学生自主查缺补漏,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。
一是作业智批,精准分析学情
在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和教师批改习惯的前提下,教师采用点阵智能笔动态采集学生每日作业学情,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、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进行作业智能批改,结合学科多维知识图谱,即时生成每个学生专属的错题集,提供专属的个性学习方案。
二是云端智辅,有效推进教学
教师根据数据分析,利用智慧教学平台“云黑板”功能,在触屏白板上点击对应的知识节点,实时调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数据,呈现共性问题或优秀成果图例,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,以此推动有效课堂互动、分层作业布置、专题辅导等精细化教学工作,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。
三是创新智研,提高教学质量
学校各备课组在校本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准备、实施与操作、梳理与提升等环节中将智慧作业与学科教学相融合,提高智慧作业在研修主题确定、方案设计、课堂观测、赏析评议、梳理反思、实践应用中的效用,促进课堂质量提升。
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区域初中校本作业资源库
学校汇聚全市427名各学科名师组建校本作业研究团队,研磨打造区域校本作业资源库,实现优质作业资源的共享,提升区域作业设计水平。
一是范围覆盖广
作业涵盖初中语、数、英、物、化、生、政、史、地九个学科七到九年级各章节内容,共计1177份,上传到“晋江市教科培管理服务平台——精品资源库”,方便学校直接下载使用。
二是研制流程严
在校本作业的设计、修改、编制的过程中,多轮审核,保证质量。同时,各学科积极开展专题研训和实测研究,以实际数据佐证作业信度和效度,促进校本作业的应用落地。
三是总量控制准
根据省颁课程计划,按照每天90分钟,一周450分钟控制作业总量,参照各学科周课时数,测算出不同学科每个课时对应作业量控制时间(语数英20分钟、其他学科12—15分钟),实现作业量精准控制。
四是内容品质高
作业设计紧扣2022版新课标要求、体现知识结构与重难点,题目与课标要求一一对应,确保重难点内容不遗漏,知识考点不重复。
五是层次要求明
作业设计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,基础题为必做题,提高题为选做题,体现分层要求。地理等学科还突出非书面作业实践应用要求,设计阅读拓展内容,提高作业育人的导向性。
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打造科技教育新阵地
为在“双减”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,营造科技育人氛围,学校多种途径开发科技活动新阵地,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。
一是丰富课后服务科技社团
经过前期调查了解,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,开创小哥白尼、机器人、图形化编程、3D打印、电子百拼、工程坊等十几个科技社团。学生们在社团课程中学习科学知识,动手操作实践、展示合作成果,培养学生科学观念、科学思维,乐于探究实践的科学素养,奠定良好基础。
二是开展课后服务科学阅读
积极打造校园科技文化环境,科学教师为学生推荐适宜的书目;图书馆购置涵盖各个年级的科学类书籍供学生自由阅读;校园《童声报》为学生的科技创作搭建展示平台,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,领会科学精神,涵养科学素养。
三是加强课后服务成果延伸
将科学类课后服务课程与学校每年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相结合,引导学生为科技节的科学实验挑战赛、小小工程师、小小创客家、科技作品展等活动做准备,以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,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氛围。
龙岩市实验学校开展“学科学、亲体验、增智慧”课后服务
学校将科学融入课后服务,通过减(减作业负担)与增(增科学实践活动)的有机转换,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,提升学生科学素养。
一是项目活动拓能力
以课堂知识为基点,通过科学小实验,将科学知识探索延伸到课后服务,科学小制作将知识技能生活化,通过设计制作模型或实物作品等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,增长智慧。
二是知识分层提质量
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征,开发由简入深的“主题科学实践活动”校本课程体系。包括一年级调色大师、气动缆车、胡克滚轮等活动启蒙,二年级全息投影、磁力传递、张拉结构、潜望镜等活动激趣,三年级风向标、齿轮传动、风力发电等活动乐享,四年级淀粉鉴定、水火箭、空气悬浮球、石墨导电等活动实践,孩子们积极动手参与,在“玩”中“学”。
三是社团活动筑梦想
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社团,组织学生开展机器人、科创发明、科技制作等活动,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探索知识,用科创活动浸润品格,在孩子的心中孕育梦想的种子。
四是多元评价增热情
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发现科学知识的热情,让科学活动“有据可依”,制定多维度的活动评价体系,明确评价标准,对优秀作品给予学校平台展示和适当奖励,激发学生兴趣,培养学生尊重科学、热爱科学的品质。
漳州芝山中心小学课后服务:小机器人育大智慧
学校基于“科技荣校”的办学理念,将机器人带入校园,参与学生课后服务,通过构建与编程等实践,彰显“双减”育人智慧。
一是识变从宜,引领智慧环境改造
学校着力打造以机器人为主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。在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,投入资金3万余元,改建规范科技教室,配置专业装配、编程设施设备,成为课后服务机器人课程的活动场所。以智慧环境改造为引领,投资约120万元,用以课后服务硬件环境提升和机器人德育环境布陈,提升科技育人、智慧育才环境。
二是内提外引,凝聚教育资源合力
校内组建教师机器人工作室,定期安排机器人教师“走出去”,参加相关培训,通过机器人校本课程教研,提高课后服务课程的良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水平。广泛引入社会资源,将相关专家、人才“请进来”,参与机器人社团和课后服务课程的授课与指导。利用地缘优势,整合校内外资源,与周边科技公司集团合作,引入相关硬件、技术支持。
三是学以致用,激发创新实践热情
在课后服务中,开展机器人拓展研究,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生活体验,设计新颖性、实用性兼有的机器人,目前有智能水龙头、智能书架、智能停车场、智能轮椅等创意成果;常态化开展科技节、科技实践作业布置,搭建线上、线下两级展示平台,树立创新榜样,增强学生的实践热情。 宁化县连冈小学打造“书香+”课后服务课程
学校探索在课后服务中融合书香教育,打造“书香+”课后服务课程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。
一是“书香+创作”促表达
通过开设竹雨文学创作班、听写大赛班、四君子颂诵读演讲班、阅读考级班等课后服务阅读专班,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机会,满足孩子个性化表达需求,提高学生“读写诵”表达能力。
二是“书香+劳技”育心性
促进阅读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,开设玉扣纸制作和创作、木活字印刷、茶艺等课后服务劳动课程,通过玉扣纸诗书画创作、木活字诗文雕刻和印刷、茶艺讲解表演等形式,将学生的阅读积累在劳动实践中得到展示和提升,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心性。
三是“书香+艺体”美心灵
在课后服务中积极推进艺体类课程与阅读的跨学科整合,开设诗词韵律操、书法、国画等课程,把古诗词融入健美操,在纸扇、油纸伞等物品上写诗作画,加强学生的阅读活动与体育、美育的融合,促进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。
四是“书香+展示”亮风采
加强课后服务成果展示,开展艺术节、体育节、诗词大会、听写大赛、现场书写大赛、“快乐读书吧”等活动,通过戏剧、诵读、写作、制作等形式展示学生参与课后服务阅读活动的成果,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。
福州市鼓楼区把好第三方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“三关”
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,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,鼓楼区建立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机制,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,开展多彩课程,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。
一是严格机构筛。押萌朊殴
坚持普惠公益原则,鼓励具备资质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。区教育局成立课后服务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遴选小组,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,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,综合考评机构相应资质、师资、课程特色等各方面情况,严格筛选确定最优质的第三方机构进校园开展服务。
二是优化课程服务,把好质量关
各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,立足学校体育艺术等办学特色,挖掘第三方机构的优势教育资源,丰富服务内容。积极整合校外资源,与省体职院、鼓楼区少体校、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、科艺宫等对接,促进课后体育艺术类社团活动规范化、专业化,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质量。
三是实施动态管理,把好考核关
课后服务课程管理采用“双师制”,由专业教练或第三方机构专职固定教师负责授课指导,每学期初提交课程计划。学校教师负责考勤管理、安全保障,学校行政进行巡查,同时探索第三方机构评价方案,以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,不断完善引进和退出机制。
永春县推行“近邻学堂”办好家门口的课后服务
为有效解决学生周末及假期无人看护的问题,永春县整合学校、家庭、社区等教育资源,倾心打造“近邻学堂”,办好家门口的课后服务。目前,全县共开展“近邻学堂”辅学活动1500多。加6.2万人次参与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后服务体系,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。
一是配齐硬件
结合县城社区实际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物业用房或闲置公房,多方筹措资金,添置书籍、课桌椅、电脑、投影仪、音响等教学设备以及空调、饮水机等日常用品,完善配套设施,全县建成45个“近邻学堂”。
二是优化软件
采取教师自荐和学校推荐的形式,选派587名“近邻学堂”导师,在周末和假期进驻“近邻学堂”,开设作业辅导、人文乡情、国学经典、手工制作、厨艺、书法、绘画、音乐等课程,免费开展近邻辅学课后服务。
三是完善配件
出台“近邻学堂”学员积分管理办法和导师积分管理办法,根据年度积分排名情况评选“近邻好学生”和“最美近邻导师”,并将教师参与“近邻学堂”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年度考核、职称评聘、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,鼓励学生和老师参与“近邻学堂”辅学活动。 福建教育微言 2023-05-17 10:03 发表于福建
|